10月18日晚,正值陆游诞辰900周年纪念活动在宁德举办之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应邀为宁德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大一新生,作《陆游对故国的牵挂》专题讲座。作为中国陆游研究会副会长、《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等专著作者,胡教授以史为纲,既传递宋金文学知识,更从“知人论世”“意象鉴赏”维度,为新生启蒙语文学科素养。
讲座伊始,胡教授从陆游生命轨迹切入,引导新生掌握“知人论世”方法:“1125年生于安徽寿县的陆游,儿时亲历靖康之难,随父南迁的颠沛,埋下终身牵挂故国的种子。”他结合宋金120年对峙背景,重点解读1172年陆游驻守汉中的经历,强调 “南郑军旅生涯让他接触到为宋军传情报的北方民众,其‘冒死盼王师’的热忱,是‘文学源于生活与时代’的鲜活例证”。
谈及陆游对北方的关注,胡教授结合文献与文本分析,培养新生意象鉴赏能力。他指出,陆游通过韩元吉、范成大等了解北方民生,既忧心“民众渐被同化”,又在诗中想象“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场景;洛阳牡丹、开封炒栗在陆游笔下是故国象征,“从‘梦中犹看洛阳花’的眷恋到‘故都萧然但荒垒’的慨叹,藏着兴亡之思,需从意象中读懂文人情感”。他还提到,陆游即便对“虏乱”传闻存疑,仍坚信“王师北定”,这份执着是爱国精神的文学凝练,也是“以情悟文”的关键。
互动环节,新生就“陆游诗中北方描写的真实性”提问。胡教授结合研究回应:“客观信息局限与主观情感投射导致部分‘失真’,但这恰恰印证其爱国情怀的赤诚——文学作品非历史实录,需辩证看待文本中的‘事实与情感’,这是提升古典文学解读能力的核心。”现场反响热烈,新生表示,既读懂了陆游诗文的历史重量,也掌握了古典诗词解读方法,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
据悉,胡教授长期深耕宋金文学研究,此次讲座以文学与历史交融视角,为新生搭建“历史背景—文本解读—情感体悟”的语文学习路径。宁德师院语言文化学院赵峰院长称,未来将持续邀请学界名家讲学,通过专题讲座、文本研读等形式,帮助新生夯实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专业学习筑牢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