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学院快讯
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快讯 > 正文

今夏,10多名支教队员走进管阳德成

作者:林莹莹   时间:2025-08-28   点击数:

七月的福鼎群山,绿意葱茏。位于高山的管阳镇,在群山环抱中褪去了盛夏的燥热,留下恰到好处的清凉与舒爽。一群年轻学子在青山绿水间,与孩童共习传统礼仪,体悟师道本真。

多样课程——让传统文化起来

清晨6时,福鼎市德成学校操场,晨光熹微。10多名身着素色文化衫,来自宁德师范学院的支教队员舒展双臂,带领孩子们缓缓起势。

起势要沉肩坠肘,像山间的溪流一样顺势而为,支教队员陈思盈跟着太极老师的动作一边轻声讲解。她身旁,几位孩童正悄悄调整姿势,小脸蛋满是认真。

起初,支教队参加太极晨练认为仅仅只是强身健体,可随着练习深入,队员们渐渐发现了其中的文化深意。太极讲究天地人和,每个动作都是与自然的对话。陈思盈感慨,这份领悟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能说出老师说,练好太极才能像大树一样站稳做人,根扎得深,才不会被风雨吹倒,肢体的舒展里,早已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课堂上的文化浸润,远比教案里的文字更生动。在福鼎白茶文化课上,支教队员们依次摆开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多种茶样,配合图文资料细细讲解:福鼎白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吸饱了日月精华,它的不是无味,是历经时光沉淀后的从容。孩子们围在桌前,有的轻轻捻起一片茶叶观察,有的凑到茶杯前闻香,不时发出原来茶叶能放这么久”“古人喝茶还有那么多礼仪呀的惊叹。

除了太极和白茶文化课程,学校还设置了认识传统服饰,香道、古琴体验课,书法写作、剪纸等传统文化课程,支教的学子们通过参与授课让文化起来。

教学相长——实现共同成长与蜕变

以前觉得支教是我们给孩子上课,现在才发现,是孩子在教我们怎么当老师。支教队员钟炜宏在日记里写道。队员们跟随文化向导,通过实地讲解古建筑的砖木结构、宗祠文化,以及村民口述的非遗故事,让学生触摸历史脉络。

在探访明清古民居时,队员们引导学生观察雕花窗棂的寓意,解读门联中的家风传承,将书本知识与乡土文化紧密相结合。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更让支教队员深刻体会到活态传承的教育价值。

通过手工与书法教学,队员们意识到趣味性与耐心是打开学生心门的关键。一名队员感慨:孩子们捏着扭扭棒专注的模样,让我重新理解了寓教于乐的真谛。

孝德班的手势舞课堂上,支教队员蔡诗盈原本担心孩子们学不会,可当她把动作编成小故事——“这个手势是给妈妈捶背,那个是给爸爸端茶,孩子们立刻来了兴趣,跟着音乐跳得不亦乐乎。原来因材施教不是口号,是要真正看见每个学生的需求。她说。

青春力量——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结营那天,德成学校的礼堂里,一场特别的敬师礼正在举行。

孩子们端着清茶,向支教队员和当地老师深深鞠躬,稚嫩的声音念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亲者,生我养我育我也。支教队员们也收到了孩子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缝的盘扣,有的是画的老师教太极,还有的是歪歪扭扭的信,上面写着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传统文化这么美。

这场夏令营的支教活动,是宁德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中师范生投身支教的一个缩影。今夏,该校共有270支队伍2268名学生走进山区、乡村、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年轻学子用知识与热情,让孝亲尊师”“环保奉献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也让自己在实践中读懂了师者,传文明之灯,照前行之路的真谛。

青山绿水间,这群年轻的师者携手纯真的童心,正共同书写着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

 

  • 学院团委微信

宁德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CopyRights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路1号